【四季慶典】
璞石孩子們依循著二十四節氣過生活,
當慶典的經驗隨著每年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
文化傳承自然成為心田中等待發芽的種子。
讓慶典成為家庭文化的底蘊,帶領孩子在四時節氣的流動中習得大自然的奧妙智慧,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孩子落實慶典生活,參與慶典預備,在榜樣與模仿中形成圖像,讓活生生的生命經驗留存在孩子內心,成為日後的力量。
璞石孩子們依循著二十四節氣過生活,
當慶典的經驗隨著每年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
文化傳承自然成為心田中等待發芽的種子。
讓慶典成為家庭文化的底蘊,帶領孩子在四時節氣的流動中習得大自然的奧妙智慧,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孩子落實慶典生活,參與慶典預備,在榜樣與模仿中形成圖像,讓活生生的生命經驗留存在孩子內心,成為日後的力量。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早期農業社會,人們在春耕時節,敬拜天地諸神,祈求平安順遂,四時無災。秋收之際,穀物豐產,人們滿懷敬虔之心,在農閒時節舉行感謝平安的儀式,酬謝眾神的庇護。
在璞石園我們延續古人敬畏天地之心,在秋謝的感恩儀式中,孩子唱歌擁抱為我們遮陰擋雨的樹爺爺,並獻上親手磨製的土地公拐杖,體貼年邁土地公守護環境的辛勞。
而慶典不可或缺的傳統美食就屬香甜軟糯的搗麻糬了,
「麻糬」在歲時節慶中有著不同的意涵,透過雙手反覆捶打而成的中秋麻糬,除了團結友好更有祈求人生光輝圓滿的意涵。
早期農村在收成的季節,需要仰賴人力幫忙收割,而經濟拮据的農民沒錢雇人,只能商請親朋好友義務幫忙,為了感謝親友情義相挺,收割後主人會準備豐盛的佳肴宴請親友,這是「割稻飯」的由來,蘊含豐富的人情味與社群互助的精神。
今年秋慶我們帶入割稻飯的傳統,邀請爸爸媽媽參與午餐的預備,在同心協力之下,與孩子一起享用璞石園的「割稻仔飯」,除了重溫傳統更感謝爸爸媽媽對學校的支持與照顧。